报告大厅首页 | 设为首页 | 收藏夹

撑杆跳规则屡破屡改 IPO制度可否借鉴

  据中国报告大厅了解:单位年会和年终奖的喧嚣正随着时间的推移悄悄散去,而关于新年绩效规则变化的议论仍不绝于耳,恰如同IPO重启以来对新规的各种质疑与评价。其实,任何一项规则都是从无到有、从漏洞百出到严密规范,小到单位内部制度的完善,大到国际奥运赛场上的规则,亦多如此。

  典型的案例是撑杆跳规则的演变。

  一个多世纪以前的1904年,第3届奥运会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当时国际田联还没有成立,比赛没有统一的规则,在撑杆跳高场地上,运动员的过杆动作五花八门。当时,日本选手佐间代富士第十个出场,他没有像其他运动员一样先进行一段小跑,而是径直扛着撑杆站到了沙坑前,撑杆一端被深深地插入沙堆,然后双手抓竿施展爬杆绝技,轻松爬到顶端后,越杆而过,一个世界纪录似乎就要诞生了,赛场一片哗然。

  由于当时奥运会上撑杆跳高的规则中只规定了横杆的长度等标准,并没有对过杆动作做出限定,日本参赛选手并没有违反规则。但是这种过杆方法,显然更容易让人觉得这个项目变成了爬杆比赛!这个结果让裁判们很为难。经过协商和讨论,这一成绩未被认可,裁判组被迫现场修改比赛规则,增加了在过杆前必须经过一段助跑的规定。

  更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杂技选手出身的日本选手佐间再次上演滑稽戏。第二轮试跳时,佐间确实增加了助跑动作,但当跑到沙坑附近时,他突然停了下来,并再次抓住撑杆,顺着杆子往上爬。这一次,他又取得了好成绩。比赛不得不再度被中止。

  评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的内容就是“为拯救撑杆跳而战”。所幸,他们最终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就是规定撑杆跳比赛的动作,确定了撑杆比赛要有助跑,并且双手不能在撑杆上移动的比赛规则。

  这一规则基本上沿用下来,我们才得以看到现在的撑杆跳比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必须要有的。但规则的制定者由于从事的是一种开创性工作,未必能够将各种可能的情况考虑到,规则的完备也就未必一蹴而就,而一些善于挖掘规则漏洞的行业内“天才们”的涌现,恰使得相关规则不断完善,走向更加公平合理。

  回望刚刚重启的IPO,仅仅20余个日夜,配售、申购、上市表现等各环节不断出现规则制定者意想不到的状况,市场各种声音嘈杂。事实上,这个局面显然不是市场参与各方,包括规则制定者在内,所期望的,可更明显的事情是,IPO重启不可逆,而且顺利重启与股市繁荣是符合这个市场大多数参与者,包括发行人在内的各方利益。既然如此,面对经济转型期的新兴市场,没有历史经验可以照搬,具体到IPO向注册制过渡,更是前无古人,这显然是比百年前规范撑杆跳更复杂更挑战更具科技含量的一项工程,那么,在直面现实及时调整完善规则之时,不由地想到,如今正在进行的这一切或也将功在百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