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IPO重新开闸,PE基金一个重要的退出渠道再次通畅,令众多LP(PE基金有限合伙人)“喜上眉梢”。IPO重启后的市场化改革趋势明朗,股票发行的注册制、新三板扩容等意味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速,PE退出市场的复苏拐点来临。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爆炒新股现象的冷却,预计PE投资思路将有所转变,投资一、二级市场差价、赚取“短平快”收益的方式将被成长性投资所取代。
A股市场一年多的新股发行暂停,让以往以IPO为主要退出渠道的VC/PE机构在2013年陷入困局。根据清科研究中数据统计,2013年前三季度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退出数量均为54笔,较2012年同期呈现大幅下滑。虽然机构不得不转向并购、回购、股权转让、境外上市等方式退出,但退出案例为数不多。因此,IPO开闸不仅利好排队企业和券商,对于股权投资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一位诺亚财富的红杉LP近期收到产品存续信息后掩饰不住兴奋,“光环新网等都在这批就上市了,而且开盘价是当初进入价格的十几倍。”
据悉,红杉资本人民币一期基金是国内第一只由外资GP管理的人民币基金,2008年首次在境内募资,诺亚财富作为独立财富管理机构协助募资。该基金于2010年12月认购光环新网15%的股权,光环新网于2014年1月29日成功登陆创业板,目前市值是成本价格的11倍。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红杉资本人民币一期基金当时认购了十几个项目基金,仅三家公司上市后,“简单估算一下便可全部收回本金,预计该基金最终实际年化收益率会很不错”。
此外,东方富海在此轮IPO重启中也有斩获,其所管理的基金所认购的我武生物(300357,股吧)于2014年1月21日上市,目前市值已超成本价格的12倍。
—复苏拐点来临或迎“黄金十年”
“IPO重启后的市场化改革趋势明朗,股票发行的注册制、新三板扩容等意味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速,PE退出市场的复苏拐点已显现。”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卓福民对PE行业发展表示相当乐观。
他认为,市场经过一轮调整,项目的投资估值已逐步降至较理性的水平,所谓低谷播种正逢时,投资机会显现,PE将迎来较明朗的“黄金十年”。
根据普华永道统计,股权投资基金IPO退出数量连续第三年下降的趋势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有所转变,并在2014年1月和2月持续反弹。
普华永道中国企业购并私募基金主管合伙人刘晏来先生表示:“虽然股权投资基金有待退出的投资项目不断积压,但随着IPO重启,预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通过IPO的方式实现退出。此外,私募基金之间股权转让以实现退出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多。”
不过,也有私募投资人担心3月IPO政策会有调整。一家拟IPO企业的私募投资人表示,其投资的一家企业原计划于2月21日向证监会递交申报材料,但考虑到没有其他企业申报,最后决定暂缓。
—投资思路转变远离“短平快”
尽管IPO重新开闸让投资人看到了不错的前景,但PE投资思路的转变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命题。“PE基金应该回归本源,分享被投企业本身成长带来的收益。”诺亚财富首席研究与发展官邓伟岩表示。
如果说创业板吹起的PE行业泡沫的破裂,是对“Pre-IPO”策略可持续性的第一次证伪,那么2013年11月30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便是对仅关注股权投资一、二级市场差价、赚取“短平快”收益的资本的又一次警示。
随着“注册制”渐行渐进,IPO企业数量将会上升,市场上针对性的配置资金摊薄到单家企业势必减少,爆炒新股的现象或将逐步冷却。“真正优秀的 GP(PE基金管理合伙人),能够帮助被投企业成长,获得成长性收益,不会过分倚靠二级市场带来的资本认同。”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看来,PE市场具备一些利好的发展因素,大趋势和大方向是光明的,但仍然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再加上PE市场一贯的规律“20%的人赚80%的钱”,所以选择优秀的GP就变得尤其重要。”上述业内人士说,“这是决定预期收益率能不能变现、落袋为安的重要因素,毕竟钱只有进了自己的口袋才是真的赚到了。”